健康咨询:189 6729 7085

国学文化

专家团队

国学文化

宗源养生之道第六篇

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18-08-10 点击次数: 959

宗源养生之道第六篇 

作者:丁志明

养生与修行本是道家几千年来一直探索的生命之旅,道家祖先留下了浩瀚的宝贵经验。

在当下物质富余的时代,很多人说养生只要心好就行,有的人说要吃得好睡得好才行,有的人说要每天锻炼才行,有的人说遁入空门才好…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,说的都是对的,但也不全面,道家提倡的是性命双修,性可以理解成精神养生(包括平时的心性修养和行善积德)和形体养生(散步、宗源养生九式、宗源辟谷、太极、吐纳导引、瑜伽、武术……)的综合,性命就是阴阳,只有两者符合天道的运行规律的时候,才能真正达到更好的养护生命目的,但从养生来说,精神养生可能大于形体养生,但真正都能做到精神和形体的统一,也是难易皆非的。

在精神养生方面可以要戒暴怒,贪嗔之心要平衡,才能养其心性,培养心神,精神内守自然就可以养气,与道合一。所以古人说找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正能量的朋友。唐代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说:“凡心有所爱,不用深爱,心有所憎,不用深憎,并皆损性伤神。”这说明心性的修炼是人生长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。道德高尚的人,气机顺畅,百脉畅通,阴阳平衡,这本身就是一味内在的良药,能让人安康长寿;

#p#分页标题#e#

如果一个人内心狭窄,整天想着贪小便宜,日久自然会伤到元神,最终导致气脉受阻,疾病缠身,骨枯心竭,所以保持豪爽的性格,万事不过求,开心每一天,自然就可以有养生的效果。否则对于修炼的人来说,也会火烧功德林。但要真正的修炼成圣成真,更要对心性的修炼放在第一功,练功先修德,德有多高,功就有多高,德高之人鬼神都钦之。所以宋代苏轼、沈括在《苏沈良方》说:“安则物之感我者轻,和则我之应物者顺,外轻内顺,而生理备矣。”如果能内外皆安顺,自然百脉调和,寿与天齐。

比如古代有很多名句,明代胡文焕《养心要语》说:“恼一恼,老一老;笑一笑,少一少。”民间流传谚语,笑一笑,十年少;愁一愁,白了头。明代万全在《养生四要》说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欲不可纵,欲纵成灾;乐不可极,乐极生衰。……暴喜伤心,暴努伤肝,暴恐伤肾,过衰伤肺,过思伤脾。”

元罗天益在《卫生宝鉴》说:“心乱则百病生,心静则万病息。” 这说明了心性要保持宁静淡泊才能宁静明志而致远,外界阻碍与病痛自然减少,身心自然健康。所以要笑口常开自然青春常在,一个人能心中撑船,健康长寿自然过百年。在宗源辟谷养生的课程里,同样非常重视道德的修养,不管你什么病,治病必先治神,药疗必先心疗,养生必先养德,大德必得其寿。